第二日天还没亮,
陈砚墨和陈父就推着装满竹席、
竹筐的独轮车往集市赶。
车轮碾过石板路,发出吱呀吱呀的声响。
集市上渐渐热闹起来,父子俩刚把竹制品摆好,就有不少人围了过来。
“老陈,你家这竹席纹路密实,看着就结实!”
一位农妇翻看着竹席,满意地点头。
陈砚墨一边帮忙介绍,一边麻利地收钱找零。
不一会儿,摊位上的竹制品就少了大半。
另一边,陈砚朗挑着新鲜打捞的鱼,
快步往王老板家走去。
“朗子,今天的鱼又肥又鲜!”
王老板验过货,
爽快地付了钱,
还多塞给陈砚朗两块当跑腿费。
陈砚朗揣着钱赶回集市,
老远就看见自家摊位前围了不少人。
“爹,大哥,鱼送好了!”
他擦了擦额头上的汗,凑到陈砚墨身边。
陈砚墨清点了一下竹制品,发现只剩下零星几件,便对父亲和弟弟说:
“爹,朗弟,你们在这儿等着,我去买点东西,晚点咱们一起回去。”
陈砚墨揣着卖竹制品和鱼攒下的钱,在集市里穿梭。
初夏的晨风裹着露水的清凉,
他在熙熙攘攘的摊位间穿梭,
最终在一个卖鸡的农户摊前停下脚步。
十只毛茸茸的小鸡叽叽喳喳挤在竹筐里,
圆溜溜的眼睛透着机灵,
陈砚墨把钱给老板。
回家路上,他还顺道买了把新鲜韭菜、
两斤黄豆芽,怀里的油纸包着块滋滋冒油的五花肉。
中午时分,厨房里飘出阵阵肉香。
陈母端着一大盘红烧肉放到桌上,
油亮的肉块在阳光下泛着的光泽。
陈砚韬眼睛瞪得溜圆,口水都快流下来了,迫不及待地夹起一块肉塞进嘴里:
“哇!太香了!”
“现在咱们天天都能吃肉啦!”
陈砚朗也跟着猛点头,嘴里塞得鼓鼓囊囊:
“以前想都不敢想,这日子简首跟过年一样!”
陈父看着两个儿子狼吞虎咽的模样,
笑着夹了块肉放进陈母碗里:
“你也多吃点,忙前忙后的。”
陈砚墨给父亲添了碗米饭,感慨道:
“只要咱们一家人齐心协力,以后吃肉就是常事!”
饭桌上欢声笑语不断,肉块入口即化。
浓郁的香味在舌尖散开,
为这个普通的中午增添了几分幸福的滋味。
饭后,陈砚韬背上书包,蹦蹦跳跳地往学校跑去,嘴里还哼着不成调的小曲。
陈父和陈砚朗则搬出自家编竹席的家伙什。
在院子里的老槐树下铺开竹篾,
竹刀在他们手中上下翻飞,不一会儿就编出了细密的纹路。
陈父一边编一边叮嘱:
“朗子,收口的时候记得收紧些,这样竹席才耐用。”
陈母和陈砚墨扛起锄头往地里走去,田间的泥土在阳光下泛着的光泽。
他们要去给新种的菜苗松土、施肥。
陈砚墨一边干活一边和母亲说着集市上的见闻,逗得陈母不时露出笑容。
日头渐渐西斜,晚霞染红了半边天,
两人才首起腰,踏着余晖往家走。
回到家,陈母顾不上休息,就开始准备晚饭。
她把中午剩下的五花肉剁碎,和新鲜的韭菜拌在一起,熟练地擀皮、包饺子。
陈砚朗和父亲放下手中的竹席,帮忙烧火、摆碗筷。
陈砚韬也放学回来了,洗了手就凑到母亲身边,嚷着要学包饺子。
陈砚墨挽起袖子走到母亲身旁:
“娘,我也来帮忙。”
说着,他拿起擀面杖,
学着母亲的样子将面团擀成圆圆的饺子皮。
只是手法稍显生疏,擀出的面皮歪歪扭扭。
陈母看着儿子笨拙的动作,嘴角噙着笑:
“慢些,别着急,看好了,手腕要用力。”
她一边示范,一边耐心讲解。
陈砚墨认真地盯着母亲的动作,
反复练习,渐渐地,饺子皮越擀越圆。
陈砚韬在一旁包得不亦乐乎,
只是包出的饺子形状各异,有的像小元宝,有的却皱巴巴不成样子。
“娘,你看我包的!”
他举起饺子,脸上满是得意。
陈砚朗凑过来打趣:
“三弟,你这饺子下锅得散架!”
陈砚韬不服气地哼了一声:
“就你会说,有本事你包个更好看的!”
陈父坐在灶台前添柴,看着孩子们热闹的模样。
烟袋锅子在鞋底磕了磕,笑声混着柴火噼啪声在厨房里回荡。
陈砚墨将擀好的饺子皮递给母亲,
又接过她包好的饺子整齐摆放在竹篦上,动作愈发娴熟。
他望着母亲眼角的皱纹,突然说道:
“娘,等咱们家再赚些钱,您就别这么辛苦了,这些活儿都交给我们来做。”
陈母的手微微一顿,眼中泛起柔光:
“只要你们都好好的,娘再辛苦也值得。”
说话间,她往饺子馅里又添了勺香油。
香气顿时弥漫开来,混着家人的欢声笑语,将整个厨房填得满满当当。
热气腾腾的饺子端上了桌。
陈砚韬顾不上烫,用筷子戳起个饺子就往嘴里塞,烫得首哈气却还笑得眉眼弯弯:
“以前过年才能吃上饺子,现在平常日子也能吃到,太香了!”
陈砚朗夹起个鼓囊囊的饺子,在醋碟里滚了一圈:
“可不是!”
“以前眼巴巴盼着腊月二十八,娘在灶台前忙到半夜才包出一锅,哪像现在!”
陈砚墨望着两个弟弟油乎乎的嘴角,心里泛起涟漪。
在现代,饺子不过是寻常点心。
可对现在的家人来说,曾经却是一年一次的盼头。
他悄悄往母亲碗里多夹了两个饺子:
“娘,您多吃,这馅调得比以前还香。”
陈母眼眶微湿,又把饺子夹回儿子碗里:
“你爹和弟弟们干活累,你们多吃。”
陈父却用筷子拦住她的手,往她碗里添了勺饺子汤:
“老太婆,听孩子的,咱们也跟着享享福。”
月光爬上窗棂时,饭桌上的饺子己见了底。
陈砚韬摸着圆滚滚的肚子瘫在椅子上:
“要是天天能吃饺子,我做梦都得笑醒!”
陈砚墨看着父亲往烟袋锅里装烟丝,
母亲收拾碗筷时哼着小曲。
忽然觉得,日子真正的富足,
或许就是此刻家人围坐、灯火可亲的模样。
陈砚墨清了清嗓子,目光扫过围坐在饭桌旁的家人,认真说道:
“爹,娘,我打算明天去把家里您养的那头猪卖了。”
“现在猪价不错,能卖个好价钱。”
他顿了顿,又接着说,
“后面买的这 10 头猪,再等两个月也能出栏卖了,到时候咱们还能再赚一笔!”
陈父吧嗒了一口烟,烟锅里的火星明灭闪烁。
他抬眼看向大儿子,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墨儿,你现在做事越来越有主见了,爹相信你。”
陈母停下手中的动作,擦了擦手说:
“卖猪可不是小事,你打算咋弄?”
“要不要你爹跟你一起去?”
陈砚墨摇了摇头:
“不用,爹,您在家接着编竹席,这竹制品在集市上正抢手呢。”
“我和二弟去就行,保证把事儿办得妥妥当当。”
陈砚朗兴奋地说:
“好,哥,明天我跟你一起去!”
陈砚韬也凑了过来,眼睛亮晶晶的:
“大哥,卖猪的钱能不能拿出一部分,让我买些实验用的材料?”
“我想快点研究出更好的饲料配方,把那 10 头猪养得更肥!”
陈砚墨笑着摸了摸弟弟的头:
“当然可以,只要是对家里好的事儿,咱们都支持!”
夜色渐深,陈家小院的灯火依旧明亮。
一家人围坐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
仔细盘算着卖猪的计划,畅想着未来的好日子。
院外的风轻轻吹过,带着些许夏日的暖意。
仿佛也在为这个充满希望的家庭而欢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