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求书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105章 重大突破!(4更求月票求订阅)

“白工,结果出来的,果然不出你所料,是高压级转子叶片质量差异有些大。”

晚上的时候,二组已经将压气机拆解开来,并且找到了问题。

“从而导致了后面级气流的密度,远离设计值,气流轴向速度变得不恰当,导致压气机喘振裕度过低。”

说着,江望川将他们刚刚查到的问题报告,递了过来。

白杨接过来看了看,问题不算太大。

“行,那换个叶片试一试。”组装的好处在这,单片叶片出现问题,可以进行更换。

当然,若是有能力,肯定是一体铸造成型的叶轮最好。

“换完叶片,组装回去之后,就先回去休息吧,时间太晚了,这个时候测试车间的人也都下班了。”在江望川要离开之时,白杨多叮嘱了一句。

“不管怎么说,咱们国家刚刚发展起来,后面还有许多研究都需要我们。”

“身体最重要。”

白杨虽然每天都是很晚才睡,但也知道轻重。

白天一有空闲时间,他都会补会觉。

除非是研究到了关键时刻,他才会不眠不休的去推进研究。

他还年轻,能多熬点。

江望川他们已经步入了中年,长时间的高强度工作,还是很容易将他们给累垮的。

“明白!”江望川摆了摆手,随意的说道。

说归说,但这些技术摆在他面前,有时候也控制不住自己。

……

接下来压气机,又经过了两次拆卸与组装。

不是加工精度方面出了问题,就是叶轮与叶片之间组合,出现了一些问题。

直到第三次重新组装之后,在试验台上进行了一次次测试计算之后,终于确定成功了。

而这几次拆卸、检查、组装、测试……一套套工序下来,又是用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

……

五月份中旬,寒暑已经完全过去,天气也变得有些炎热。

每天的气温逐渐在二十度左右,气温舒适,众人工作也舒心许多。

“白工,测试结果出来了,这次终于成功了!”研究室内,白杨正在与江望川讨论燃烧室结构设计问题,二组的工程师闯进来惊喜的喊道。

江望川闻言,也顾不得手中的设计方案了,立即上前从对方手中接过了测试报告。

他只是扫了一眼,眼睛立即亮了起来。

“成功了!这次真的成功了!”他惊喜的看向白杨,将手里的报告递了过去。

白杨接过看了看,这次的喘振裕度为18%,已经到了设计要求。

同时,其他工作性能也都一一达标了。

这些都是进行了一次次的测试验证,可以代表这一阶段的研究成功,从而进行下一步的测试。

不过下次测试,就要与发动机的燃烧室和涡轮共同工作了。

到那时才是对压气机真正考验的开始。

“没问题!你们成功了!”白杨放下手中的文件,看向正一脸期盼的看着自己的工程师,笑道。

“太好了!!!”

闻言,后面跟来的二组成员也一起欢呼了起来。

这一个多月的时间,他们为了研制这台轴流式压气机,付出了多少的努力!

此时终于迎来了回报!

更重要的是,他们跟随着白杨,研究出了龙国第一台轴流式压气机。

他们甚至不敢想象,如此强大的增压比,发动机研制成功后,推重比又将会达到何种程度。

“行了,也不要掉以轻心,后续还要发动机装机测试呢。”

……

白杨拿着测试报告来到了厂长办公室,准备向其汇报一下进度。

“白工怎么有时间来我这了?是又缺什么材料了吗?”看到白杨拿着一沓文件进来,余厂长放下手头的工作问道。

“不是,是研究有进展了,这个是轴流式压气机的测试报告。”

“各项指标都已经达到了设计数据要求。”白杨满脸的笑意,心情显然也不错。

说着,将手里的文件递了过去。

压气机可是轴流式发动机的核心技术。

这项技术突破了,接下来的研究就要容易许多了。

因为接下来的技术,多数是卡在材料方面。

但已经有了铸造高温合金,最大的瓶颈已经没有了。

其他的就是一些新技术,比如多功能电调系统。

“成功了?”余厂长腾的一下坐直了身子,有些吃惊的问道。

他对于白杨小组的研究还是有关注的。

压气机的成功并不让他意外,让他意外的是竟然那么快就完成了。

这都快赶上他们仿制发动机的研究进度了。

他有时候真怀疑,白杨是不是偷了,毛熊、鹰酱的机密航空发动机设计图了。

“当然,测试数据都在这呢,压气机在试验车间也还没拆出来,你要是不信可以去看看。”白杨确信道。

“不用,不用……”余厂长连忙摆了摆手,这东西可没必要造假来骗他。

不过看着手中这一串串的数据,他还是有些心惊。

“话说,咱们的风洞什么时候能研究一下。”白杨随口问道。

钱先生今年应该要回国了,到时候也肯定会提出研究建设风洞的想法。

不过国内风洞的研究,还是要看俞先生的。

“国家也想研究啊,咱们也没这方面的技术人才。”余厂长作为发动机研究场的厂长,当然清楚风洞对航天研究的重要性。

无论是航天飞机还是导弹,都需要风洞进行孵化。

从余厂长办公室出来之后,白杨又找到了钱文惠。

让其将压气机的测试报告,发到四九城中科院和第二机部航空工业局去。

研究了这么久,总归是要汇报点进度回去,让上面多支援一下。

……

几天后,第二机部,航空工业局。

王西萍此时,正在查看着高温合金的生产进度。

自从奉天谈判结束之后,已经过去两个多月了。

高温合金生产厂也已经初具雏形,并且真空感应熔炉设备已经完成了制作。

接下来就能够正式进入生产阶段了。

只不过三轧厂那边传来消息,似乎还在进一步研究冶炼工艺,还是在白杨领导下的项目。

“笃笃笃……”就在这时,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打乱了他的思绪。

“进来!”

“好消息啊,王副局!奉天航天发动机厂,在发动机研究上有了重大突破!”

门刚刚被推开,一道激动的声音便在办公室内响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