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求书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104章 米格25战机的研究进度!(3更求订阅求月票!)

在准备离开之际,江望川问出了自己的疑问。

“当然会,但有时候,只要力量够大,阻力问题也许就可以让个步。”

“哈哈哈,白工真不愧是在毛熊留过学的。”听到这,江望川忍不住笑了笑。

这种力大飞砖的暴力艺术,倒是跟毛熊很像。

当然,力大飞砖这只是调侃之言。

动力布局肯定是要考虑的。

但只要能让动力更优秀,可以考虑牺牲一些机身布局方面的问题。

尤其是可调变速不仅能解决失速问题,还能在很宽的马赫范围下进行减速。

这也不怪江望川会问出这个问题。

主要他对白杨要研究的米格25了解不多。

尤其是这架战机本身充满着独特性。

“说实话,若是咱们这次的研究能成功,那代表的意义可就大了。”江望川笑过之后,又忍不住多说了一句。

“对。”白杨点了点头。

若是能够成功研制出米格25,不仅代表着龙国,具有了自主生产战斗机的能力。

更代表着龙国具备了自主研究国产战机的能力。

两句话差别不大,但代表的意义却非凡。

更别提其先进程度了。

拿出来对这个时代其他国家的战机,可称得上是降维打击了。

“白哥。”这时,等在门口的钱文慧喊了一声。

“嘿,行了,不聊了。”江望川见此,羡慕的摇了摇头。

白杨这小伙子,不仅研究工作出众,这在感情上也不差,女友就跟在身边。

他则是已经成家了,经常出差与妻子儿女分别是常有的事情。

……

随着轴流式发动机科研小组的正式成立,白杨也开始安排工作,稳步推进R15-300发动机的设计研究。

这些工程师除了是中科院的学者之外,就是其他航空空气动力研究所的工程师。

因此,白杨只需要将设计构造方向给他们,他们就可以自主完成。

若派来的是各个学院的学生,白杨可能还要耗费些时间去指导他们。

……

很快,大概过了一个多月的时间,轴流式压气机率先有了进展。

白杨来到了车间内。

二组的成员和车间的师傅人,此时正围在一台吊架前,围观着刚刚组合完成的压气机。

“白工,可以进行测试了。”见到白杨到来,身为组长的江望川开口道。

“好,我已经让钱助理去申请压气机试验台了。”

压气机的测试主要有模型实验,全尺寸压气机试验,和发动机上进行全尺寸压气机试验。

第一段实验早就通过了。

但毕竟是模型,对工艺要求不大,只能测试可行性。

而现在要进行的,正是全尺寸压气机试验。

也就是放在专门测试压气机的实验台上进行测试。

至于最后一步,则要等整体的发动机研制出来,而后送到风洞一起进行试验了。

很快,钱文惠便带着李科长来到了车间内。

“白工,听说制作完成了?”对方一进来,就迫不及待的看向了中间那长筒一般的压气机。

“对,我们现在要进行测试了。”

“那还等什么,快拉去实验车间去!”

“快快快,让人拉车来,将压气机运过去。”李科长闻言,立即高声催促道,急匆匆的挥手对身后跟来的工人们喊道。

在众人的齐心协力下,压气机被搬运到了专门测试的实验台上,开始了测试。

压气机测试系统,是一个巨大的发电机组成的风筒。

在龙门架的帮助下,巨大的轴流式压气机,被缓缓推进了风筒中间的缺口中。

等一些传感器和检测设备都准备就绪之后,众人的视线都放在了白杨的身上。

“开始吧!”白杨微微颔首。

得到同意,测试人员立即打开了电闸,启动了设备。

伴随着巨大的轰鸣声在风筒内响起,站在周围的人,甚至能够感受到弯曲厚重的风筒内,狂暴的气流在窜动。

……

不知过了多久,在众人翘楚以盼的目光下,测试设备的大风扇缓缓停止。

直到内部涌动的风声平息之后,这场测试也算是正式结束了。

小组成员第一时间上前,查看起了各种仪表数据的变化。

在数据收集完成之后,他们立即拿出纸张,坐在一旁的桌面上就开始计算了起来。

白杨等人也没有打扰,就这么静静地等待着。

“报告,测试结果出来了!”

“喘振裕度为11%,效率为0.838……”一组技术员的叹了口气,显然指标并未达到要求。

喘振是发动机的一种不正常工作状态。

是由腔内空气流量、和压气机转速偏离设计状态过多,导致的。

严重的,甚至可能导致发动机空中停车,或者造成致命损坏。

不过喘振是不可避免的。

只要发动机的进气口流量有变化,尤其是加减速,多少会引起喘振。

因此,就有了个喘振裕度指标,只要测试指标在15~20以上,稳定工作范围便会相较稳定。

“下车拆机查看问题吧,可能是叶片尺寸加工,或者叶片装配的问题。”

白杨拍了拍他的肩膀,道:“没事的,研究总不可能一次就成功。”

“好!”二组成员调整了一下心情,立即调动龙门架,将压气机从测试设备上拆了下来。

轴流式压气机的难点就在于叶片。

在多级工序组成中,每一级都包含了一排转子叶片,和随后的一排静子叶片。

空气首先由转子叶片加速,在静子叶片通道减速,将转子中的动能转变为静压能。

这个过程在多级叶片中反复进行,直到最后的增压,推进燃烧室内。

这个时期的工艺,叶片和叶盘是分开制造的,而不是一体成型。

而分开组装,就必定会产生微小的缝隙。

这微小的缝隙,就如同气球出现一颗小孔一般,造成的后果很严重。

并且分开加工,也要保证叶片的分布质量均匀。

若是不均匀,就会带来震动。

加上叶片本身的形状加工难度,可以看出想要研制一台航空发动机有多么困难。

……

这次的失败,对研究并未造成太大的影响。

即使有成熟的设计图纸,想要造出来也绝非易事。

还好奖励的是米格25战机。

若是第四代战机,他还要想办法研究精密的数控机床。

而想要研究数控机床,还要研究计算机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