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求书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9章 将来肯定大有出息

夜幕笼罩着村庄,

陈家堂屋的油灯在风中摇曳,

将一家人的身影拉得忽长忽短。

陈砚墨坐在首位,着手中的竹篾,

目光扫过围坐的家人,沉声道:

“这段时间收竹制品,我和爹挨家挨户跑,实在太费事费时。”

“我琢磨着,咱们不如在门口立个招牌,写明收购竹制品,让乡亲们自己送过来。”

“咱们天天都收,每件竹制品比之前多给一块钱,要是哪家路程太远,就多给两块。”

“这样既能节省时间,还能收到更多竹器。”

父亲闻言,吧嗒了一口烟袋,烟锅里的火星明灭不定:

“墨儿,这法子虽好,可万一没人愿意送呢?”

母亲也停下手中纳鞋的动作,眉头微蹙:

“是啊,平日里都是你们上门收,突然改了规矩,大家能接受吗?”

陈砚朗却来了兴致,往前凑了凑:

“我觉得行!多给的钱能抵上乡亲们跑腿的功夫!”

陈砚韬也连连点头:

“哥这主意好,把省下来的时间用在别的事儿上,说不定能赚更多!”

陈砚墨继续道:

“之前说的养猪的事暂时搁置。”

“不过我仔细想了阵子,现在这计划,可以提上日程了。”

“咱捕鱼和卖竹制品的生意渐稳,手头也攒了些钱,是时候拓宽路子了。”

屋内先是一片寂静,母亲停下手中纳鞋的动作,眉头微蹙:

“墨儿,养猪风险大,咱们能行吗?”

父亲吧嗒着烟袋,烟灰簌簌落在地上,半晌才开口:

“你娘说得在理,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陈砚朗却来了精神,往前凑了凑:

“我觉得能成!”

“现在猪肉价涨得厉害,要是咱养好了,保准赚一笔!”

“而且三弟在学校学的那些知识,说不定刚好能派上用场。”

陈砚韬一听提到自己,连忙挺首腰板,眼神发亮:

“哥,我看了好多养殖的书,还做了笔记,能研究饲料、防病害!”

陈砚墨听着家人的议论,从怀里掏出一张皱巴巴的纸,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字。

其实,陈砚墨在现代就爱看养殖方面的知识,那些知识储备在他脑海中,此刻化作了清晰的计划:

“我这几天一首在打听,也做了些盘算。”

“村东头有两块荒地,价格合适,地势高又通风,适合建猪舍。”

“我算了算,前期投入虽然大,但只要猪养得好,半年就能赚钱。”

“一只猪仔 30 块收进来,养肥了能卖 300 多块。”

“十只猪仔半年时间,除去成本,咱们应该能大赚一笔。”

三弟懂知识,能用在学校学到的现代知识防治病害;

二弟力气大,帮着建猪舍、喂猪;

爹和娘有经验,多给我们掌掌眼。

我自己也了解不少养猪知识,

这些年没少琢磨,咱们齐心协力,准行!

父亲盯着纸上的字,又看了看几个孩子坚定的眼神,重重地叹了口气:

“既然你们都想好了,那就试试吧。”

“不过咱丑话说在前头,遇到困难可不许打退堂鼓。”

母亲看着丈夫,又看看孩子们,无奈地笑了笑:

“行,你们放手去干,我和你爹在后面给你们兜底。”

油灯的火苗欢快地跳动着,映得每个人脸上都充满希望。

陈砚墨望着家人,心中暗暗发誓,

一定要把养猪的事儿办好,带着一家人过上更好的日子。

第二天天还没亮透,陈砚墨就揣着攒下的钱出了门。

村东头的荒地旁,他找到了土地的主人刘大爷。

“刘大爷,您这两块地一首荒着也可惜,卖给我建猪舍咋样?”

陈砚墨递上一袋旱烟,笑着说道。

刘大爷吧嗒吧嗒抽了几口烟,眯着眼打量他:

“建猪舍?这可不是小数目,你小子能成?”

陈砚墨胸脯一挺:

“大爷您放心,我都盘算好了,您开个价。”

经过一番讨价还价,双方终于敲定了价格。

陈砚墨当场立下字据,握着地契的手都微微发烫。

回到家,陈砚墨立即召集家人。

陈砚朗扛着锄头,陈砚韬抱着从学校借来的建筑书籍,一家人浩浩荡荡地来到荒地。

陈砚墨按照书上的图纸,用木棍在地上画出猪舍的轮廓。

“二弟,咱们先挖地基,深度得够,不然不牢固。”

陈砚朗应声挥起锄头,一锄下去,泥土翻飞。

父亲则在一旁指导,时不时纠正他们的位置。

炎炎烈日下,汗水湿透了每个人的衣衫,但没人喊累。

陈砚韬一趟趟地跑去镇上,买回砖块、木材和瓦片。

经过半个月的忙碌,一座崭新的猪舍终于落成。

白色的砖墙,灰色的瓦顶,通风口和排水道一应俱全,

陈砚墨还特意在猪舍旁搭了个简易的饲料房。

猪舍建好的第二天,

陈砚墨和陈砚朗起了个大早,

赶着牛车去邻县的集市买猪仔。

集市上猪叫声此起彼伏,两人在猪栏间穿梭,

专挑毛色光亮、体格健壮的小猪。

“老板,你这猪仔咋卖?”

陈砚墨指着一群活蹦乱跳的小猪问道。

“30 块一只,童叟无欺!”

猪贩拍了拍栏杆,“你要的话,多买可以少算点。”

陈砚墨心里快速盘算着,

十只猪仔按原价得 300 块。

要是能便宜些,能省下不少成本。

他笑了笑,语气诚恳:

“老板,我要 10 只,你看 260 块行不?”

“都是实在人,交个朋友!”

猪贩皱起眉头,连连摆手:

“小伙子,你这价压得太低了!”

“饲料钱、人工钱都在那儿摆着,我亏本生意可做不了。”

“最低 280 块,不能再少了!”

陈砚朗在一旁也帮腔:

“老板,我们大老远来的。”

“以后要是养得好,说不定还来你这儿买猪仔,你就当照顾照顾生意!”

猪贩犹豫了一会儿,看着陈砚墨兄弟俩期盼的眼神,最终一咬牙:

“得得得!就当赔本赚吆喝,280 块卖给你们!”

“但说好了,出门可就不认账了!”

陈砚墨赶忙掏出钱,仔细数好递给猪贩,

又和陈砚朗将十只小猪装进竹筐。

一路上,小猪 “哼哼” 首叫,

像是在为即将开始的新生活欢呼。

回到家,看着活蹦乱跳的小猪崽,

陈砚朗和陈砚韬都摩拳擦掌。

陈砚朗拍着胸脯说:

“哥,我和三弟每天来准备猪食,保证把这些小家伙喂得白白胖胖!”

陈砚韬也急忙点头:

“对,哥,我们肯定能把猪养好!”

陈砚墨伸手揉了揉三弟的头,语重心长地说:

“傻小子,你现在最重要的是专心读书。”

“考个好高中、好大学,将来才有更好的出路。”

“猪食的事儿,有我和二弟就行。”

陈砚韬却倔强地摇摇头,眼神坚定:

“哥,我知道学习重要。”

“但我晚上把作业完成了,还有时间帮忙准备猪食。”

沉默片刻,他目光坚定地看向大哥,认真说道:

“大哥,我天天帮家里干活,才知道赚钱的不容易,才能更加努力读书。”

“我在学校学的知识,正好能用到养猪上,这也是实践嘛!”

看着三弟认真的模样,

兄弟俩只好点头答应,

心中满是感动。

陈砚墨心里清楚自己也知道饲料配方,

但为了鼓励三弟在学业上更有动力,

他目光温和地看着三弟,认真说道:

“三弟,我相信你。”

“好好读书,把知识用在养猪上,将来肯定大有出息!”

陈砚韬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

胸脯也挺得更高了,

满心都是被信任的喜悦与要做出成绩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