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爱卿,你怎么看?”秦始皇忽然看向赢轩,打断了他的沉默。
赢轩身子略微向前探了探,脸色也是变得凝重了起来,从之前的懒散很快变成了一位心思缜密的将军。
“殿下,我大秦之威,不容亵渎,但是,征战一方,却是要三思而后行。”赢轩的话语在这大厅内响起。
众将领眼神火热,期盼着能够得到赢轩的赞同。至于那些文臣,更是面露鄙夷之色,觉得赢轩根本就不应该被一个武者所打动。
赢轩接着又道:“汉寇之危固然紧迫,然而我秦国之强盛,却非是可以任意妄为之。我倒是有个办法,可以同时使用。”
此言一出,在场的大臣皆是来了兴致,安静地等候着赢轩的下文。
赢轩沉吟了一下,眼中精光闪烁,仿佛是能够预见到将来的情况一般。“我们可以派出精兵,悄悄地消减匈奴边军的实力。如此便可避免大军出动,却可在不露痕迹的情况下,大大地消弱了对方的力量。”
大殿之中的氛围顿时一凝,文臣在思考着赢轩的话里蕴含着的含义,而那些将领却是略微地感到一阵失落,他们期待着一次战场上的战斗,而不是这样一种安静的战术。
秦始皇目光闪烁着赞赏之色,他明白赢轩这话说的是两不相犯,同时也给秦国重新注入了生机。如此之臣,当真是难得。
莫非这赢轩,也是个唯唯诺诺,不够果断之人?答案是否定的。
如果赢轩真是如此,那么他之前所说的什么“天下一家”,“边疆屯田”之类的宏伟伟略,从哪里来?秦始皇对于赢轩有着绝对的信心,开口询问道:
“赢爱卿说,不必动武,你可有什么好的办法,可以阻止匈奴的入侵?”
他知道,自己该怎么做,才能在不开战的情况下,阻止匈奴的发展?
众臣看着赢轩,李斯也是微微皱眉,心头隐隐有些不舒服。
难不成,这小子还有什么后手?他心中默默地否决着,根本就不认为赢轩能够在这么快的时间里想到对付汉国的绝佳应对之策。
那些将军更是把赢轩当成了另类,作为一个武者,他们对于热血的战斗充满了向往,可是赢轩似乎并不是那么的契合。
“愿闻其详。”
他们用一种怀疑的语气,好像在期待一个意想不到的玩笑。
在所有人的注视下,赢轩平静地说道:“现在蒙恬将军将军镇在边境,暂时不用担心匈奴。
何况我大秦现在正是积蓄粮草,壮大实力之时,并不是贸然发动战争的好时机。”
不过,他还是换了个话题,“不过,我们也不能对匈奴视而不见。
这位新晋的单于,既有雄才大略,又有雄才大略,定有兼并天下的野心。
我们不能让他们继续侵蚀我们的地盘。”
赢轩眼中有着两个气运之子,易小川和刘邦的身影一闪而过。
他很清楚,一旦三大巨头联合起来,会是什么结果,谁也说不准。
刘邦和冒顿在历史上是死对头,如今因为易小川的缘故他们聚集在了一起,这一幕很有意思,不过赢轩也有些可惜,没有能够亲眼见证这一场奇迹。
“微臣有三条计策,可使匈奴兵疲其力,不能全力开疆扩土。”
赢轩的声音铿锵有力,让得李斯闻言心脏顿时加快了几分。
这似曾相识的战术,既是如此的眼熟,也是如此的睿智。
赢轩快速地思考着,让得他对这个看上去很是稚嫩的大臣又有了一些新的评价。
赢轩仓促之间想出来的战术,肯定是有漏洞的。
特别是当三种战术结合起来的时候,缺点就更大了。
他在心里默默地计算着,若是可以从赢轩的战术上寻找到破绽,或许可以给他们造成重创。
李斯不动声色地把两只手藏在袖子里,神色平静,凝神倾听。
其他几位将军,也是眼前一亮,脸上露出震惊之色,窃窃私语。
为什么会这样?三种战术?
他们忍不住挠挠头,为什么自己就没想出那么多办法呢?
秦始皇目光一亮,露出惊讶之色。
果然是赢轩,手段还是那么的高明。
“赢爱卿,说来听听。”
“什么计划?”
他身子往前凑了凑,眼神里充满了期盼。
赢轩则是不紧不慢地说道:
“第一策。”吐出一道声音。
“现在在北地诸族之中,东胡国实力最强,又和匈奴毗邻,两个国家一直都有争端,我们可以用巨大的利益来贿赂东胡国,给他们施压。”
“此为其一。”
“高明!”他点了点头。
“狐假虎威!”
“好手段!”
秦始皇抚掌赞叹。
有了这头恶狼,大秦就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逼得匈奴力竭而无力对付东胡了。
几位大臣也是连连颔首,窃窃私语。
“好主意。”
李斯面色不变,他无法从赢轩的战术中找到丝毫的漏洞。
他怎么也没有料到赢轩竟然能够在短短几秒钟之内就想出这样精妙的应对之法。
这让他很不甘心。
李斯看了一眼赢轩,只见其带着一顶金色的皇冠,穿着一身官服,器宇轩昂,器宇轩昂的模样,顿时让得他心头一阵火热。
“我倒要看看,你还能不能一直这样下去!”
“好主意!”
王离本来对于赢轩的马屁很是不满,但是却没有料到他竟然能够想出这么一个好主意来。
就连身为将军的他,都不得不在心中赞叹。
对于赢轩,他是彻底地改变了自己的想法。
赢轩的声音再度响起。
第二种方法,就是把匈奴族的力量,集中在大秦身上,让他们不能集中力量,去对抗大秦。
秦始皇抚须而笑,文武大臣亦是心中暗赞。
李斯心中越发地凝重了起来,期望能够从这三招之中寻找到赢轩的弱点。
“我就不相信,他能想到三条天衣无缝的计策!”
“第三策。”宁缺平静说道。
“派出一支兵力,去月氏和匈奴界,挑拨矛盾,引起两个国家之间的大战,到时候,匈奴就会面临腹背受敌的窘境。”
赢轩开口道。
月氏与匈奴本就有宿怨,是一个与匈奴相毗邻的游牧民。
赢轩的三计,既可以让月氏与匈奴之间产生矛盾,又可以让他们兵分两路,兵分两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