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气温骤降,大街小巷比以往冷清许多。
轧钢厂却依旧是人声鼎沸,甚至比以往更热闹几分。
“今天什么日子,食堂居然有肉!”
说话的工人夹起一片肉,肥多瘦少,油水十足,往常过年才能吃上几口,这两年更是一口都没有。
“真是怪事,往常最多能喝点肉汤,这次食堂居然真给肉。”
对面的工人说话的时候扒拉着饭盒,里面是刚打的白菜萝卜炖肉,往常食堂都是点些猪油糊弄。
舔了舔嘴唇,思索片刻后他把肉片放到了饭盒盖子上,夹起一块萝卜,盯着肉片咀嚼起来。
“自己也吃点肉,下午才有力气。”
“家里俩孩子,都留着吧,我尝尝味就行。”
类似的对话发生在轧钢厂几个食堂里面。
小食堂,桌子再一次摆满。
“赵工,提前两个月完成项目,你这速度可真是快。”杨厂长见菜上的差不多,结束闲聊,端起了酒杯。
“几个厂子都很配合,还要感谢几位领导从中斡旋!”赵成端起酒杯一饮而尽。
蔡荃走的第三天,项目就批复下来,到现在己经一个多月。
在这段时间里,赵成基本是把工厂当家,跟李威赵凯两人几乎是天天盯着进度,恨不得每道工序都检查一遍。
杨厂长也没闲着,这些天串联几个厂子的领导,占了小半精力。
好在一切都值得,所有产品都通过验收,提前交付。
“有了这个经验,下次项目就好说了。”
杨厂长眼里冒光,开源节流,开源排在前面,这次搭上关系,之后就多了条路子。
“下一批要等年后了......”
赵成尴尬的笑了笑.
他知道杨厂长口中的下个项目不是做水壶,这东西只要经过几次验证就会变成制式装备,那时候就不是一个轧钢厂能吃下的。
但是,下一个项目,连他自己都没消息,也只能敷衍一句。
这时候,经验的重要性就体现出来了。
“你们都年轻,往后机会多得很。”
杨厂长撸起袖子,扯开立领,似乎是酒意上头,身子发热。
摸爬滚打多年,杨厂长深知资质就是敲门砖,有了这次的项目,下次就有机会,至于赵成的水准,他是不担心的。
“借您吉言!”赵成赔笑两声,依旧不敢盲目乐观。
头几个月的碰壁让他长了记性,要不是最后意外得了蔡荃帮助,恐怕也只能找老师求助了。
初出茅庐第一场就找家长,这可不是好事。
“赵成,我们两个这次借了你的东风,涨了见识,敬你一杯!”
赵凯拉着李威站起来,端着酒杯凑到赵成身边。
赵成白了一眼,闷声闷气说道:“你俩装什么犊子,要不要过两天我去你们厂里也来这一出!”
赵凯和李威哈哈大笑,坐了回去。
在场唯有李怀德提不起兴致。
整个项目他除了辅助领导,没有别的功劳。
杨厂长占着正职的名头,几个月里跟另外两个厂的领导层都混熟了,对他可不是什么好消息。
午饭结束,赵成给自己放了个假,顺便把李威赵凯两个人送回家。
三人分开的时候,己经是下午两点半。
街上不比厂里,零星几个路人行色匆匆,面有菜色,身上的棉衣紧的像要裂开。
赵成骨子里终究还残存着一些点儿上辈子的仁慈,本就看不得这些,特别是现在意气风发的时候,更是见不得苦难,但相比时代,他也不过是个普通人,毫无办法。
“明年应该会好,至少比今年好......”
赵成带着几分醉意喃喃自语,不知不觉回到了西合院。
秋老虎盘踞户外,小脚侦缉队也换了联络点,都各自留在院里头,少有在街面上晃荡。
但消息的传递似乎超出距离限制,哪个院里有了新闻,照样不到半天就能传开。
“今天赵成怎么回来了?”
二大妈抱着刚洗完的衣服,趁着太阳好正准备晾晒,扭头就看见一道黑影从栅栏门另一侧窜了过去。
几年的相处,院里人对赵成的活动也有了一定了解,虽说隔着一堵墙,但架不住有煤球这个门铃,只要没在栅栏门附近看门,那准是去接赵成了。
“都几周没回家了,那狗都是孙家媳妇喂的,也该回来了......”
另一个大妈停下手上动作,伸手指了指孙家的屋子。
二大妈点了点头,整个院里现在只有她们两个,赵成回家也就是个谈资,老姐妹之间,找个话题,边聊天边干活而己。
但这个话题显然并不好,半年来赵成跟院里人联系越来越少,实在没什么可聊的。
别人家的孩子,如果不存在,自然想说什么说什么。
但赵成就在隔壁,每说一次,这几个老姐妹都感觉自家那几个毛小子欠打,久而久之也就不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