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那头的忙音在耳畔回荡,小王的心却久久无法平静。
白杨总工程师那温和却充满力量的话语,如同定海神针般,让他原本就坚定的信念,变得更加不可动摇。
“国家需要你这样的年轻人……”
这句话,重逾千钧。
它不仅仅是对他能力的肯定,更是对他未来道路的指引。
他知道,白总工程师不仅仅是为他扫清了障碍,更是为他打开了一扇通往更高、更广阔舞台的大门。
而他能做的,就是在这条路上,全力以赴,不负所托。
他放下手机,重新坐回办公桌前。
窗外的夜色已深,但办公室内的灯火却依旧通明。
他拿起笔,重新审视着桌上的项目资料。
之前,他只是在修正刘强留下的粗糙痕迹,现在,他要做的,是彻底的重构与升华。
刘强对核心精髓的理解偏差,在小王眼中,简直是触目惊心。
那些看似无关紧要的细节,实则牵一发而动全身。
他开始在草稿纸上飞速地勾勒着新的设计图,每一个线条,每一个标注,都承载着他对项目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更具前瞻性的构想。
他要将这个项目,从一个“能用”的阶段,提升到一个“卓越”的层次。
时间在笔尖的沙沙声中流逝。
当第一缕晨曦透过窗户,洒落在他的办公桌上时,小王才抬起头,揉了揉有些酸涩的眼睛。
一夜未眠,但他却感到前所未有的清醒和充实。
桌上堆满了草稿纸,密密麻麻的公式和图表,是他这一夜的成果。
他拿起电话,拨通了人事部的号码。
“我是小王,主管工程师小王。我需要一份全所技术人员的详细资料,特别是那些在基层分所,或者长期没有得到重用,但有实际贡献的技术人员的资料。”小王的声音沉稳而有力。
电话那头的人事部负责人一愣,随即立刻反应过来,语气恭敬地说道:“好的,小王工程师!我立刻为您准备!”
接下来的几天,XX研究所的气氛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张建国所长雷厉风行,亲自主持了多场会议,强调人才的重要性,并公开宣布了多项改革措施。
他撤销了一些长期占着茅坑不拉屎的闲职,将一些重要岗位重新分配给有能力有担当的年轻人。
整个研究所,仿佛被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
许多原本死气沉沉的部门,也开始焕发出新的生机。
而小王,则成为了研究所里最受关注的人物。
他每天都忙碌在办公室和实验室之间,全身心地投入到他的项目中。
他亲自面试每一位申请加入他团队的技术员,不看资历,不看背景,只看能力和对科研的热情。
他从偏远分所调来了几位与他一同奋斗过的老同事,他们能力出众,但之前一直被埋没。
小王给了他们最好的待遇,最好的平台,让他们能够尽情施展自己的才华。
其中,最让小王感到惊喜的,是来自西北分所的李明。
李明比小王大几岁,是计算机专业的顶尖人才,对算法和数据结构有着异于常人的天赋。
在那个偏远分所,李明被安排去维护老旧的设备,一身才华无处施展。
当小王打通电话,邀请他加入自己的团队时,李明在电话那头沉默了许久,最终,声音带着一丝颤抖地说道:“王哥,你……你真的给我这个机会?”
小王坚定地回答:“老李,不是我给你机会,是你值得这个机会。国家需要你。”
李明连夜收拾行李,第二天就出现在了小王的办公室门口。
他眼中闪烁着久违的光芒,那是对科研的渴望,也是对未来的憧憬。
同时,小王也从研究所内部发掘了一些被压制,但有真才实学的年轻人。
比如,材料学专业的周晓,一个沉默寡言但实验操作极其精准的姑娘;
还有机械设计专业的陈刚,他总能提出一些天马行空却又切实可行的方案。
他甚至大胆地从外面招聘了一些顶尖的大学毕业生,他们虽然缺乏经验,但拥有最新的知识和无限的潜力。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位名叫林瑶的女孩,她是燕京大学物理系的高材生,对量子计算有着浓厚的兴趣和独到的见解。
当小王通过层层筛选,最终面试林瑶时,她那双清澈而充满求知欲的眼睛,以及对项目核心理论的深刻理解,让小王毫不犹豫地拍板录用。
“小王工程师,您真的要招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来做核心成员吗?”人事部负责人有些迟疑地问道。
小王平静地回答:“能力,是唯一的标准。她虽然年轻,但她的理论基础和创新思维,是研究所里许多老专家都无法比拟的。”
很快,一支由十余名精兵强将组成的科研团队,在小王的带领下,正式成立了。
这支团队,平均年龄不到三十岁,充满了朝气和活力。
他们没有复杂的派系斗争,没有论资排辈的陋习,只有对科研的纯粹热爱和对成功的渴望。
小王将项目重新规划,细化了每一个环节,并根据团队成员的特长,合理分配了任务。
他每天都和团队成员一起,泡在实验室里,亲自指导,亲自参与,解决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
他的专业能力和领导才能,很快就赢得了团队成员的认可和尊敬。
大家发现,小王不仅仅是白杨总工程师看重的人,他本身就是一位顶尖的科研人才。
他总能在关键时刻,以一种看似简单却又直指核心的方式,解决困扰大家许久的问题。
“小王工程师,这个数据模型,我们反复推导了三天,总是无法达到预期精度。”李明皱着眉头,指着屏幕上的复杂曲线。
小王走过去,看了一眼,沉思片刻,拿起笔在白板上飞速地写下几个公式,然后又画了一个简洁的流程图。
“李哥,你把这个参数的权重再提高百分之三,然后在这个环节,引入一个自适应修正算法。”小王指着图中的一个关键点,“我们之前忽略了环境因素对数据采集的微弱干扰,虽然看似微不足道,但在高精度计算中,会产生累积误差。”
李明眼睛一亮,立刻按照小王说的去修改。
半小时后,屏幕上的曲线完美地吻合了预期。
“小王工程师,您真是神了!”李明由衷地赞叹道。
小王只是笑了笑:“细节决定成败。科研容不得半点马虎。”
在小王的带领下,XX项目进展神速。
仅仅一个月的时间,他们就攻克了几个困扰已久的瓶颈问题,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这些进展,让张建国所长欣喜若狂。
他知道,小王没有让他失望,更没有让部里失望。
张建国亲自向赵部长汇报了XX项目的进展情况。
赵部长听完汇报后,龙颜大悦,对小王和他的团队赞不绝口。
……
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眼间,深秋的寒意已被冬日的暖阳取代,空气中弥漫着即将过年的喜悦与忙碌。
又是一年过去,研究所的各项工作也即将进入收尾阶段。
这天上午,白杨总工程师的办公室里,助理小李正襟危坐,手中拿着一份厚厚的文件,额头上渗出了细密的汗珠。
他是今年才被调到白杨身边担任助理的,虽然出身名校,能力出众,但在白杨这位年轻的总工程师面前,他总感觉自己还有很多东西需要学习。
尤其是白杨总工程师那雷厉风行的作风和高深莫测的思维,常常让他这个新助理感到压力山大。
“白所,这是各部门递交上来的年终奖分配方案,以及今年的财务报表,请您过目签字。”小李小心翼翼地将文件递到白杨的办公桌上。
白杨抬起头,从电脑屏幕前移开目光,接过文件。他随手翻开第一页,目光落在年终奖的分配明细上。
小李站在一旁,心里七上八下。
他知道,年终奖是研究所每年最敏感的话题之一。
往年,所里发年终奖都是按照资历和职位来,大锅饭吃惯了,稍微有点变动都会引起轩然大波。
今年,白杨总工程师上任后,大刀阔斧地改革,他不知道白所对这年终奖的分配会有什么看法。
当他看到各部门提交上来的方案时,他自己都傻眼了。
按照去年的标准,研究所的年终奖就已经相当丰厚了,平均下来,每个普通技术员都能拿到三四百块钱,可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更别提还有各种实物奖励,比如米面油、肉票、布票等等,加起来价值更高。
他心中暗自咂舌,觉得所里这次真是大手笔。
白杨的目光在文件上快速扫过,眉头微微皱了起来。
小李的心脏猛地一跳,心中暗道不好,果然如此!
他以为白杨总工程师是觉得年终奖发得太多了,毕竟这笔钱对于一个研究所来说,确实是一笔巨大的开销。
他甚至已经开始在心里琢磨,白所会不会让财务部门重新核算,削减一部分奖金。
然而,就在他胡思乱想之际,白杨总工程师的声音却突然响起,带着一丝不悦:“就这么点奖励,搞什么?大家辛苦一年了,怎么能让大家白忙活?”
小李猛地一愣,以为自己听错了。
他呆立在原地,脑子里嗡嗡作响。
“白所,您……您是说,年终奖太少了?”小李有些不确定地再次询问,声音里带着一丝颤抖。
他以为白杨总工程师会因为年终奖太多而生气,却没想到,他竟然是因为年终奖太少而发火!
这简直颠覆了他的认知。
白杨总工程师抬起头,目光落在小李有些呆滞的脸上,拿起笔在文件上迅速批示了几行字。
“按照项目内容成就来划分年终奖,不要搞大锅饭。”白杨的声音沉稳有力,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有功劳的,就奖励!标准,按照去年的三倍来进行!”
他将批示好的文件递给小李,语气缓和了一些,但依然带着一股上位者的气势:“你跟下面的人说,他们都是老同志,知道我的意思。”
小李接过文件,低头一看,白杨总工程师批示的字迹苍劲有力,赫然写着“年终奖标准,在去年基础上提高三倍,并严格按照项目贡献分配,杜绝平均主义!”
他彻底傻眼了!
三倍!
去年的三倍!
这意味着,一个普通技术员的年终奖,可能直接飙升到上千块钱!
这在如今这个年代,简直是天文数字!
这哪里是年终奖,这简直是发财了!
“白所,这……这会不会太多了?”小李忍不住脱口而出,他觉得这已经超出了他的理解范畴。
白杨总工程师的目光再次落在小李身上,眼神中带着一丝深意:“小李啊,你觉得我们研究所,今年取得了多少突破性进展?小王的项目,攻克了多少世界级的难题?这些成果,对国家来说,价值几何?这些,是钱能衡量的吗?”
他顿了顿,语气变得更加严肃:“研究所要发展,就必须留住人才,吸引人才!要让那些真正埋头苦干,为国家做出贡献的人,得到应有的回报!”
“让他们知道,他们的付出,国家看在眼里,所里记在心里!如果连最基本的物质奖励都吝啬,谁还会真心实意地搞科研?谁还会拼命为国家攻关?”
小李被白杨总工程师一番话震得心神激荡。
他这才明白,白杨总工程师的眼光,根本不是他这种普通人能比拟的。
“还愣着干什么?还不快去把我的批示传达下去?”白杨总工程师见小李还在发呆,声音再次响起,带着一丝催促。
小李一个激灵,这才回过神来,赶忙收起文件,恭敬地应了一声:“是!白所!我这就去办!”
他几乎是小跑着离开了白杨总工程师的办公室,心中既震惊又兴奋。
他知道,今天这个消息一旦传出去,整个研究所恐怕都要炸锅了!
小李来到了研究所下的几个部门。
他先去了科研一室,这里是研究所的核心部门之一,也是小王现在所在的项目组。
他刚走到一室门口,就看到几个部门负责人正凑在一起,脸上都带着喜气洋洋的笑容。
他们看到小李过来,立刻迎了上来。
“哎呀,小李助理,你可算来了!”科研一室的主任王主任笑着说道,“年终奖的方案白所签字了没有?我们这都等着呢!”
“是啊是啊,小李助理,白所对今年的年终奖方案,有什么指示啊?”其他几个负责人也纷纷问道,眼神中充满了期待。
他们都觉得,今年研究所的业绩这么好,白杨总工程师肯定会大手一挥,让大家过个肥年。
小李看着他们满脸期待的笑容,心中有些复杂。
他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的语气显得平静一些,但还是带着一丝难以抑制的激动。
“白所……生气了。”小李缓缓说道。
此言一出,原本还热闹的走廊,顿时安静了下来。
几个部门负责人脸上的笑容瞬间凝固,取而代之的是一片茫然和不解。
“生气了?为什么生气啊?我们方案做得不对吗?”王主任有些忐忑地问道,心里开始打鼓。
难道是年终奖发得太多了?
“是啊,小李助理,您快说说,白所到底为什么生气啊?”其他负责人也焦急地问道。
小李看着他们紧张的表情,心中暗笑一声,然后才不紧不慢地说道:“白所说……你们的年终奖方案,做得太少了!”
“什么?”
几个负责人当场一愣,以为自己听错了。
太少了?
这怎么可能?
他们已经按照去年的最高标准来做了,甚至还略有上浮。
小李没有再卖关子,他将手中白杨总工程师批示的文件递了过去,指着上面的批示说道:“白所说了,今年的年终奖,要按照项目贡献来划分,杜绝大锅饭。而且,标准要按照去年的三倍进行!”
几个负责人接过文件,看到白杨总工程师那苍劲有力的批示,以及上面赫然写着的“三倍”二字,他们的眼睛瞬间瞪得溜圆,嘴巴也张成了“O”形,彻底傻眼了!
“三……三倍?”王主任的声音都变了调,他颤抖着手,指着文件上的批示,满脸的不可置信。
“我的天啊!三倍!”另一个部门负责人也惊呼出声,他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在做梦。
短暂的震惊过后,巨大的狂喜如同潮水般涌上心头。
“哈哈哈哈!白所英明!白所威武!”王主任率先反应过来,他激动得手舞足蹈,眼眶都有些了。
他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那些真正为研究所做出贡献的科研人员,终于能够得到他们应得的回报了!
这意味着研究所的未来,将一片光明!
其他几个负责人也纷纷回过神来,脸上都露出了难以置信的兴奋表情。
他们互相看了看,都从对方的眼中看到了同样的激动和狂喜。
“快!快去通知下去!让大家重新核算年终奖方案!按照白所的指示,三倍!三倍啊!”一个负责人激动地喊道,声音都有些嘶哑了。
“是啊!是啊!赶紧的!这可是天大的喜事啊!”
整个走廊瞬间沸腾起来,原本安静的办公区,也因为这突如其来的好消息而变得喧闹起来。
小李看着这些平日里沉稳的部门负责人,此刻却像一群孩子一样兴奋,心中也不禁感慨万千。
他知道,白杨总工程师的这个决定,不仅仅是给科研人员发了一笔巨额奖金,更是给整个研究所注入了一剂强心针,让所有人都看到了研究所未来的希望和光明。
……
而此刻在办公室的白杨
听着外面的高兴声音。
他知道,年终奖只是一个开始。
收敛好了思绪。
他拿起桌上的电话,拨通了一个号码。
“喂,是赵部长吗?我是白杨。我有个事要跟你说一下……”白杨稳重的开口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