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一方,开国皇帝朱元璋带着一众大明的后世皇帝,对着“大明战神”朱祁镇,脸色阴沉。
朱元璋冷哼一声:“朱祁镇,你可知罪?”朱祁镇惶恐地跪在地上,头也不敢抬:“太祖,孙儿知错了。”
朱元璋怒目而视:“朕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岂能容你如此糟蹋!你好大的胆子,竟敢亲征瓦剌,导致明军大败,自已还被俘虏,简直是我大明的耻辱!”
朱棣也忍不住开口道:“吾儿朱高炽、朱瞻基,皆是兢兢业业,将大明治理得繁荣昌盛。怎料传到你这,竟闹出如此大祸!”
朱祁镇泪流满面:“孙儿一时糊涂,误信王振之言,才酿成此等大祸,孙儿悔不当初啊!”
朱高炽叹了口气:“罢了,事已至此,悔恨也无用。你且说说,今后当如何做,才能弥补你之过错。”
朱祁镇擦了擦眼泪,说道:“孙儿定当吸取教训,痛改前非。日后定会谨慎行事,不再轻信他人,努力重振大明雄风。”
朱瞻基看着朱祁镇,眼神中带着一丝失望:“希望你能说到做到,莫要再让大明百姓受苦。”朱祁镇连连点头:“孙儿谨记各位祖宗的教诲,定当不负众望。”
朱元璋脸色稍缓:“既如此,朕便给你一个机会。你需时刻牢记今日之教训,以民为本,励精图治,若再有差错,朕绝不轻饶!”
朱祁镇赶忙叩头谢恩:“多谢太祖开恩,孙儿定当全力以赴,复兴大明。”
这时,一旁的朱厚照站了出来,笑嘻嘻地说道:“太祖,孙儿朱厚照虽然贪玩,但也明白国家大事的重要性。孙儿定会协助朱祁镇哥哥,共同为大明的繁荣努力。”
朱元璋看了朱厚照一眼,说道:“你这小子,平日里没个正经,但若能将心思多放在国家上,倒也不失为一件好事。”
朱厚照拍着胸脯保证道:“太祖放心,孙儿知道轻重。”
随后,朱元璋又对其他后世皇帝说道:“你们也要引以为戒,切不可重蹈朱祁镇的覆辙。大明的江山,需要我们共同守护。”
众皇帝齐声应道:“谨遵太祖教诲!”
朱元璋看着这些后辈们,心中感慨万千。
他深知,大明的江山得来不易,需要每一代人的努力和付出。
他希望这些后辈们能够吸取教训,团结一心,让大明的江山更加稳固,让百姓们过上幸福安康的生活。
在另一边,大唐的英灵们也在交流着。
唐太宗李世民一脸气愤的看着改唐号周的武则天。
在他身旁边袁天罡一脸感慨,好似终于得见天日。
有谁能明白他为了重造大唐,在暗中蛰伏,究竟付出了多少,今日终于能见到太宗制裁武则天这个妖妇的这一天了。
李世民怒声道:“武则天,你这妖妇!竟敢篡夺我大唐江山,改唐号周,此等大逆不道之举,天理难容!”
武则天面色平静,缓缓说道:“陛下,大唐盛世,天下繁荣,民心思安。臣妾所为,亦是为了天下苍生。大唐历经数代,虽有辉煌,但也存在诸多问题。臣妾改制,乃是为了寻求新的出路,让大唐得以更好地发展。”
李世民冷哼一声:“巧言令色!你所谓的为了天下苍生,不过是为了满足你自已的野心罢了!朕当年征战天下,开创大唐盛世,岂容你如此肆意妄为!”
袁天罡此时上前一步,说道:“陛下,此女确实心机深沉,手段狠辣。但如今大局已定,当务之急是如何挽回大唐的声誉和尊严。”
李世民眼神冰冷地盯着武则天,说道:“朕倒要看看,你这妖妇能有何说辞!”
武则天不卑不亢地回应道:“陛下,臣妾深知自已的行为引起了诸多争议。但臣妾所做的一切,皆是为了大唐的未来。臣妾推行的一系列改革,旨在整顿吏治,发展经济,增强国力。臣妾相信,时间会证明臣妾的做法是正确的。”
李世民冷笑道:“你口口声声说为了大唐,那你为何要打压李唐宗室?”
武则天说道:“陛下,臣妾此举乃是为了消除内部的不稳定因素,确保政权的稳固。只有这样,大唐才能更好地发展。”
李世民怒目而视:“你这是强词夺理!朕的子孙,岂容你如此残害!”
这时,一旁的魏征站了出来,说道:“陛下,臣以为,武则天的一些政策确实对大唐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我们不妨客观地看待此事,从中吸取教训,为大唐的未来谋求出路。”
李世民沉思片刻,说道:“魏征,你所言不无道理。但武则天篡唐之事,朕绝不姑息!”
武则天说道:“陛下,臣妾愿意将政权归还李唐,只求陛下能够以大局为重,让大唐继续繁荣昌盛。”
李世民看着武则天,眼神中充满了复杂的情绪,最终说道:“罢了,既然你愿意归还政权,朕可以暂不追究你的罪责。但你要记住,大唐的江山是朕和无数将士们用鲜血换来的,任何人都不得轻易践踏!”
武则天恭敬地说道:“臣妾谨遵陛下旨意。”
此事过后,大唐的英灵们陷入了沉思。
他们意识到,一个国家的兴衰荣辱,不仅仅取决于统治者的个人能力,更与整个国家的制度、民心息息相关。
他们希望后人能够以史为鉴,不断完善国家制度,关注民生,让大唐的辉煌得以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