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初,从县城传来了消息,据说是衙门在城门口贴了告示。
赵二贵的案子,府城那边已经判刑了,判秋后斩首,人现在就关押在渭阳城的大牢里。
渭阳城路远,赵二贵的三个姐姐更是无法去探望他了,她们的婆家才不愿意跟杀人犯扯上关系呢。
赵二贵就这样孤苦无依地关在牢里,绝望地等着死期地到来。
赵家村的村民们都是唏嘘不已,自作孽不可活啊!
时间是最能让人淡忘一切的,大家伙都回到了自已的生活轨道上。
赵家宝在赵家人的精心照顾下,加上又有赵明月用灵泉水配制的伤药,伤势恢复的很快,没几日就不影响行走了。等身子完全恢复后,赵家宝就回了赵家私塾。
经过这次赵二贵的事情后,赵家宝的性子也收敛了许多,不再跟着别人胡混了,人也变得勤快了起来。赵村长就让赵秀才多带带自已这个弟弟。
赵博文和赵长风这两个童生,继续努力奋战在学业上,为明年的院试做着准备。
赵明月则继续跟着许郎中学习医术,还时不时地给师父制造各种小惊喜。
赵明月经过这段时日地苦练,聚电的能力也越来越强了。现在已经能达到半个身子都能带电了,赵明月感觉自已都快要变成超人了。这感觉也太爽了,嘿嘿!
而许郎中已经完全适应了自已徒弟的与众不同,对于赵明月时不时给他制造的各种惊喜,也已经见怪不怪了。
谁让咱徒弟有本事,认识神仙呢!自已唯一要做的就是替徒弟保守秘密。嘘!
赵小娟虽然已经怀孕了,却还坚持每日抽时间练习刺绣,她也想自已的绣工能,早日赶上师父。而杜云娘也会经常去指导她。
最最忙碌的就要数赵秀才了,他每日早上要去私塾授课当先生,下午要跟着赵村长当学生,晚上回家后还得当老爹。
整个人已经忙得团团转了,人都瘦了一大圈,把赵小莲给心疼的。
还好赵明月用灵泉水给姑父特制了大补丸,因此赵秀才虽累,身体却还是棒棒的。
而赵村长自从用了许郎中制作的药丸(其实也是赵明月用灵泉水制作的),身体也好了许多,再加上有赵秀才打下手,也就不觉得疲累了。
七月份时,在赵村长和赵秀才地安排下,赵家村的村民们都首次尝到了红薯叶的滋味,鲜嫩爽口,确实好吃。大家伙对赵守义家的感激之心,愈发的浓烈了!
时光就在忙忙碌碌中流逝了,九月很快来临。赵秀才家的双胞胎女儿团团和圆圆,满一周岁了。赵秀才给两个女儿取了大名,姐姐赵诗瑶,妹妹赵诗琪。
赵家办了周岁宴,一众亲朋好友都到了场,热热闹闹的。
抓阄时,姐姐团团直接抓了一个本书,众人笑着说,“这丫头像赵秀才,,以后也是个爱读书的。”
而轮到妹妹圆圆时,小家伙小眼睛扫了一圈,直接越过一堆书啊、算盘啊、元宝之类的,抓起了一柄小木剑在手中玩耍。
现场顿时鸦雀无声……
赵小莲的内心是崩溃的,这柄木剑是谁放进去的啊!
“这娃娃以后莫不是想要当女将军啊?好,好,有志气!”赵村长的一句话,打破了现场的宁静,也打破了尴尬。
众人顿时哄堂大笑,“好,好,女将军好啊!咱们赵家村要有女将军了。”
不久之后,赵家村就又进入了一年之中最繁忙的季节,也是村民们最开心的时光,丰收的季节。
大家忙忙碌碌的,把自家田里的庄稼都收割完成。
之后,赵村长一声号召,村民们就自发地聚集到了山脚下的红薯地。这一次,大家的热情都空前的高涨,整个赵家村是前所未有的团结。
众人拾柴火焰高啊,每个人都好像有使不完的劲。经过一番热火朝天的劳作,不到一天的功夫,整整三亩的红薯地就全部挖完了。
望着这满地硕大的红薯,大家的开心、幸福、激动都溢于言表。
第二日一早,赵家村的村民们都早早地来到了红薯地,今日要进行红薯的数量统计了。
在赵秀才的指挥下,大家把今年收获的红薯进行了称重统计。
经过半天的忙碌后,红薯的重量终于统计完成了。赵秀才把统计结果交给了赵村长。
赵村长看过后,激动地站上了一张木凳,大声地宣布,“乡亲们,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今年这三亩红薯地,一共收获了一万四千斤的红薯,一万四千斤啊!”
人群瞬间沸腾了,笑声、掌声、欢呼声此起彼伏,大家的眼中都闪烁着幸福的泪花。
这个破天荒的数字,这个前所未有的产量,让大家伙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午后,康平县的张县令一得到消息,就马不停蹄地赶到了赵家村。
望着这堆成山的红薯,和这惊人的亩产量,张县令也是笑得胡子都要来了。
稻谷的亩产量最多也才一千多斤,而这个红薯的亩产量居然高达四千多斤,这两者差的可不是一星半点儿啊!
只要明年在全县推广,自已升官就有望了,张县令看着这些红薯,似乎看到了自已未来的官途,笑得那个开心啊!
随后赵村长带着赵秀才,和张县令进行了一番商议。双方最后达成了一致:赵家村自留四千斤红薯,明年继续种植。另一万斤,以两文一斤的价格卖给县里,县里再分卖给其他各个村,争取明年让每个村都种上红薯。
翌日一早,张县令就派了一些手下和几辆牛车,来到了赵家村。赵村长马上组织了一些村民,帮着把一万斤的红薯,一一装袋搬上了牛车。
忙了半天,县里来的六辆牛车都被塞得满满当当的,可红薯还没有装完。
赵村长赶紧又安排了村里的四辆牛车一起运,这一万斤红薯才都装上了车,只一趟就都能运回县城了。
十辆牛车载着一万斤红薯回县城了。这一万斤红薯能给整个康平县带来希望,也给张县令带来了升官发财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