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求书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219章 众人齐聚明春堂

日子忙忙碌碌的,很快便来到了十一月十五这个重要的日子。这是赵长清定亲,下聘礼的大喜日子。

这一日,阳光明媚,金灿灿的阳光洒遍大街小巷,仿佛给整个世界披上了一层金色的纱衣。

丞相府上张灯结彩、喜气洋洋的,到处弥漫着欢乐和喜庆的氛围。

赵长清这个准新郎,更是人逢喜事精神爽,穿着一身喜庆的红色锦袍,瞧着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帅气俊朗。

吉时一到,赵长清便骑着高头大马,和家中长辈一起,前往了苏府。

他们的身后跟着长长的,抬着聘礼的队伍。聘礼足足有十八台,有金银首饰、珍稀古玩、绫罗绸缎,彰显出男方的诚意与财力。

下聘的事情进展的都很顺利,双方长辈都很满意。

从今日起,赵长清和苏静雅便是正式的未婚夫妇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有人欢喜,便有人忧愁。

这一日,赵明月听舅母苏芷洛说,今日她去魏国公府看望杜若安,听林嬷嬷说起了一件怪事。

林嬷嬷说,姑爷魏司庭自从身上的伤痊愈了后,最近也不知道是得了什么怪病。

魏夫人已经派人,接连找了好几个京城有名的大夫回府,给魏司庭医治。

可药一碗一碗的喝下去,好像都没有治好。

魏司庭气得,在自已的屋子里到处摔东西。

林嬷嬷很是奇怪,姑爷这是得了什么怪病?

当初就那么些淤青,魏夫人还火急火燎的来找明月小姐。

如今,得了这么严重的病,却不来找明月小姐了。这说不通啊!你说怪不怪?

林嬷嬷便四处打听,终于被她打听到了内幕。

原来,魏司庭身上的伤一好,便又不老实了,立马又跑去找他相好的那个女子。

结果,关键时刻,魏司庭却悲催的发现,自已居然不举了!

这事让魏司庭备受打击。

魏夫人也急坏了,就找了京城好几个有名的大夫。可却怎么也治不好。

而魏司庭母子,之所以没来找赵明月,估计也是因为这种病实在是难以启齿。

况且赵明月还是个黄花大闺女呢,这让魏夫人是无论如何都开不了口的。

苏芷洛听后,虽觉得很解气,可也不由得担心起自已的女儿。

毕竟杜若安成婚也才一年多。要是魏司庭一直治不好,女儿岂不是要守活寡了。

赵明月心里自然清楚这是怎么一回事,这是那日的药粉起作用了。

对付这种花心的渣男,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不能人道。

至于后面自已要不要出手治好魏司庭,就要看杜若安如何想了。

如果她还想跟魏司庭好好的过日子,赵明月自然也会帮魏司庭治疗。

如果杜若安对魏司庭已经死心,就想守着一对儿女的话。那么很抱歉,赵明月也就懒得出手了。

后来,魏夫人还是厚着脸皮,来到丞相府,委婉地想请赵明月去给魏司庭诊治。

但赵明月借口自已毕竟是少女,而且也并不擅于治疗这方面的疾病,给婉拒了。

最后,魏夫人一脸失望地走了。

而赵长清定亲后没几日,便又是“明春堂”开业的大日子了。

十一月二十这日,虽已入冬,天气也比较寒冷。

但明春堂的铺子前面,却是人头攒动,热闹非凡。拥挤的人群差点就将整条街都给堵上了。

京兆府不得不派出了大量的衙役,到明春堂附近巡逻,维持秩序。

衙役们都丝毫不敢懈怠,个个都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

因为,众所周知,这明春堂的东家,可是“明月郡主”呢。

她可是司徒皇后的干女儿,更是当今陛下跟前的大红人。

要是今日明春堂出了岔子,发生点什么不好的事,估计自已的饭碗就保不住了。

丞相府的几个小辈们,还有靖王世子慕容轩,一早便都到明春堂给赵明月帮忙,撑场子。

杜玉泽,赵长风和赵博文三位学子,日日忙着学业,今日是难得请假一日,也算是忙里偷得半日闲。

杜若宁更是兴奋不已。小姑娘出门的机会本就少之又少,像这种店铺的开业,更是从未见识过。

杜若宁今日一大早,便去文清苑守着赵明月了,生怕自已会被落下了似得。

慕容轩自然是不用说了。明春堂前期的准备事项,慕容轩都有帮忙参与的。今日开业,他更是不能落下了。

而宝姝公主知道今日赵长风会来,也早早的带着贺礼,亲自来到了明春堂,给赵明月捧场。

宝姝公主的“醉翁之意不在酒”,丞相府的这几个小辈,可都是心知肚明的。

因此,赵明月和杜若宁等人,也都是积极地给宝姝公主和赵长风,制造单独相处的机会。

大嫂已经有了,二嫂怎么也得安排上。毕竟赵长风也是老大不小了,有个公主做嫂子,那也是相当的不错。

赵长清更是早早地便去了苏府,接了未婚妻苏静雅过来。

而且,赵长清一逮着机会,就和自已的未婚妻,躲一边腻歪去了。

而司徒皇后和太子妃身份尊贵,这一日虽未亲临明春堂,却也相继派人送来了丰厚的贺礼。

陆陆续续的,丞相府的贺礼,靖王府的贺礼,司徒太尉府的贺礼,魏国公府的贺礼,礼部尚书苏府的贺礼,等等,纷至沓来。

把围观看热闹的百姓们,看得是眼花缭乱的,啧啧赞叹。

百姓们议论纷纷,都说从未见过哪家铺子开业,会有这么大的排场。

吉时一到,只见两个伙计就在明春堂的大门口,拉上了一条大红绸带,红绸上还打着四个彩球。这四个彩球还各由四个丫鬟捧着。

这是赵明月照搬了现代的做法,她告诉大家,这叫剪彩。

只见赵明月邀请了宝姝公主和靖王世子慕容轩,分别站在了红绸的后面。

宝姝公主站在最中间,而赵明月和慕容轩分别站在了她的两旁。三人的手中还各执了一把剪子。

围观的百姓更是好奇的张望,这又是什么新奇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