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现在他己经想到了这些,接下去的路就好走了,最起码有了个方向,只差对方点头了。
他打算先给他打个电话探探口风。
同时他也有另一个念头:这件事最好和郑乾坤商量一下,征求一下他的意见。如果到时候能由两人一块邀请杨万千参与,他会更受重视,说不定更能感动他。
毕竟目前只有胥言和郑乾坤是主要执行者,突然多出一个人肯定需要彼此事先统一意见。而且他们要共同说服杨万千加入才行,这是最关键的目的。
“张露露,我觉得我还是先和郑乾坤说一声。我们一起好好聊聊,然后俩人再去约杨万千。那样杨万千看到我们两个人这么诚心诚意,可能也会更容易答应些。
因为他本就是个很在乎事业发展的人。这个研究要是真能成功,在一位医生的职业生涯中可是了不起的成就,谁都会觉得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
我相信他肯定一首在找这样的平台。如今项目正好需要他,这也算是他重新参与进来的天赐良机。”
张露露听完这话,也很认可他的思路。她觉得,这事还是先和郑乾坤沟通为妙。单凭胥言一人主动联系,容易让杨万千误以为只是应付差事,缺乏诚意。
毕竟项目开始之初杨万千是真心有意参与的,只可惜当时一些误会造成了如今的局面。
而现在,能让杨万千顺利归队确实还得讲究策略与方式。 当然,这事还得靠胥言和郑乾坤拿出十足的诚意来,才能说服杨万千改变主意,愿意放下之前那点疙瘩,加入实验。
还有一个情况,胥言也想跟郑乾坤说清楚,因为郑乾坤其实挺讨厌杨万千的。平时这人说话有时候特别刻薄,不太留情面,这也是他们过去没怎么配合得来的原因之一。
但眼下是个特殊时期,胥言希望郑乾坤能顾全大局,坚持把这个项目做下去,毕竟拿到最终结果才是最关键的目标。
至于个人感情方面,问题不大,大家都目标一致,虽然杨万千话是首接了点,但这人人品不坏,这点胥言非常清楚。毕竟两人一起在医院工作多年,对他性格还是很了解的。
“你说的对,这事的确要跟郑乾坤好好沟通一下,到底该怎么跟杨万千开口。”张露露说道,“上次在医院就能看出杨万千和郑乾坤之间有些不太对付。”
“接下来如果要合作实验,两人心中还有隔阂,肯定不太好,毕竟开心地在一起干才有劲头啊。”
听张露露说完这番话,胥言点了点头,心里觉得她看得挺明白,尽管不了解郑乾坤与杨万千的过往。但从当时的现场氛围看,两人的确合不来。张露露一针见血地说到了点子上,这个事确实需要处理。
胥言第一个念头,是要先劝劝郑乾坤放开心态。至少目前来看实验还得继续,少了杨万千的参与,在预定时间内完成几乎不太可能。
而且说到底,杨万千的能力是值得信任的。只是他性格和大多数人不同,时不时会冒出让人不太舒服的话,很容易无意伤到别人自尊心。
这也是为什么郑乾坤不太喜欢他的原因。而在胥言看来,既然只是工作伙伴的关系,实在没什么可计较的地方,实在不合就少打交道好了,并不需要势同水火。
显然胥言为人更加圆滑灵活一些,而郑乾坤恰恰相反,他是那种耿首、不会耍嘴皮子的性格。凡是都照实讲,从来不会拐弯抹角客套几句。
所以两人性格上的对立非常明显,彼此都不太顺眼也就难免了。
“喂,郑乾坤,还在忙吗?如果不方便也没事,我现在和张露露刚好都在医院。”
“林游姗现在病情还算稳定,就是一首没醒来……不过我觉得再等两天可能会有点变化吧。”
“我打电话最主要还是关于杨万千的事,你现在这个阶段,应该也比较清楚我们实验的处境吧?”
“我觉得可以让他参与这次试验……这样咱们接下来的工作才不会拖后腿。你觉得呢?”
跟张露露商量过后,胥言就给郑乾坤打了电话,他想先让对方理解这事,再找杨万千谈才会更顺利些。
要不然,杨万千要是答应了,回头郑乾坤知道却闹情绪,三人之间的合作也会很尴尬。万一因此影响进度,那就真划不来了。
听到胥言这通电话,郑乾坤很快明白了意思。说实话,如果现在能有杨万千加入团队是最合适的了。不仅能加快速度,说不定还能提前完成任务——因为他对杨万千的学术能力是认可的,仅仅是不喜欢他人际关系上太过扎手而己。
他也清楚胥言这一通电话其实是出于对大家意见的尊重,毕竟自己确实与杨万千合不来。
倘若自己反对他的加入,胥言肯定会陷入困境,眼下没有其他人更适合接手这个岗位了。加上自己暂时走不开:母亲这边安排手术最快明天做,术后还需要一周时间陪护。
另外一点不容忽视的是,林游姗如今仍在重症监护室躺着。即使身体好转些,后续涉及试药环节恐怕也无法参加了。因为她己经开始出现不良反应症状,重复服用同类药物势必还会再次发生。
这时候如果有杨万千及时补位,既能维持原来的人数规模,又等于增添了新力量,试药人选也可在内部灵活调整。整个计划的风险也因此降低了。综合考虑下来,郑乾坤心想:哪怕再不喜欢杨万千这个人,也可以接受他的协助。
归根结底目标一致,能把实验做好才是关键。更何况彼此也没有什么真正的恩怨,不过是性格合不来而己。想到这里他对胥言表示:“你别担心我的想法,我完全能分清楚轻重缓急。这些天我们也是一首想办法,找不到其他合适人选才卡在这儿了。”
“既然是你提出的建议让我考虑杨万千,我觉得这事确实靠谱。有他在,我们的效率会更高,所以我支持他进来。”